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,做法也復雜,尤其是餡,變化多樣。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,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,多預先用醬油浸漬,與肉餡相蒸,香味撲鼻。國內的粽子,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。嘉興粽子早在清代,就享有盛譽。
工具/原料
粽葉、糯米、大米、捆繩/馬蓮草、豬臀肉、醬油、耗油、香油、鹽、蔥、姜、鹽
步驟/方法
將(jiang)糯米放一點(dian)大(da)米,用水淘好后,放醬油(you),耗油(you),香(xiang)油(you)、鹽浸泡,里面加一些(xie)水,能把(ba)米剛沒(mei)過就好,放置一夜。
肉切成3厘米塊狀,加入蔥、姜、醬油、耗油、香油,放入冰箱入味,擱置一晚,可以更長,肉會變成褐色。
泡粽子葉,把粽子葉放在盆中,水沒過粽子葉,泡一會,稍軟后,將粽子葉平放在盆內,上面可以放一點重物壓住粽葉,使它完全浸沒水中。
粽子葉用干凈抹布兩面擦一下,剪去枯萎的尖端,準備開始包。
注意事項
1.米不可泡超過一天,夏天容易壞
2.包(bao)兩種粽子的(de)話,用線繩(sheng)顏色(se)區(qu)分
3.包粽子重(zhong)在(zai)緊實(shi),包的緊,煮出后更勁道
4.一次煮多的話,可以(yi)放涼(liang),用水浸泡(pao),中間要換水,吃(chi)上(shang)一兩(liang)天,時間再長(chang),可以(yi)放冰箱冷(leng)凍